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和溃疡等,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 春夏季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节,该病多发于每年的4--10月之间。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
患病幼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率高。
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是密切接触,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洗漱用品、贴身用物、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等都可引起感染;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染的食物亦可感染。
手足口病的症状:
首先患儿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疱疹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居家要经常开窗通风,避免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外出后、饭前便后、接触不洁物品后要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清洗双手。
3.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冷的食品,蔬菜瓜果要洗净。
4.幼儿要有专用的餐具和杯具,定期对家中的玩具和日用品等清洗消毒。
5.教会幼儿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以免传播疾病。
6.家长带幼儿多开展户外活动,紫外线可有效杀灭肠道病毒。
6.幼儿伴有发烧,口腔、手掌等部位出现疱疹,疑似手足口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7.幼儿确诊为手足口病例,须立即告知班主任老师,以便幼儿园第一时间启动传染病防控措施,防止病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