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2年8月踏上了工作岗位,正式成为了一名见习教师,开始了第一年的工作生涯。最初的我,像个懵懂的孩子,缺少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不知道如何组织孩子的活动,不知道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甚至和家长交谈时都会红着脸。这一切让我茫然无措。
然而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担心和焦虑都是多余的,因为,邬幼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自主的环境。我参加了基地园的前置培训和见习教师培训,跟着师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师傅耐心十足,手把手地教导我,帮助我尽快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与艺术,尽快使青年教师成长与成熟起来。在师傅的帮助引导下,我在班级管理这个方面有了一些感悟,下面我将结合具体案例,分享我的成长与收获。
一、拟解决的实践问题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班级秩序正常进行的保障。在参加见习规培期间,我存在着很多班级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困惑:新教师如何处理幼儿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班级常规管理能力?如何正确地处理师幼关系、与幼儿和谐相处……
面对困扰着我的问题,我的师傅宋小清老师帮助我分析了新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成因。
1.不熟悉幼儿常规
宋老师首先明确了幼儿园制定常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帮助幼儿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常规虽然是一项硬性规定,但是在具体的班级日常管理中,却需要教师利用教育机智,充分发挥常规的弹性作用。
接着,宋老师也提到了新老师之间普遍存在不熟悉常规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在自由与规范中找到合适的度。一部分新教师在应用常规的过程中过于自由,导致班级难以管理,各种违规行为层出不穷,还有的教师对幼儿的约束过多,导致幼儿活动缺乏自由。比如在实践中,新教师在处理幼儿的无心之过事,会照搬常规,导致幼儿对教师产生恐惧与抵触心理,进而在日常活动中战战兢兢,时刻害怕因违反常规而受到批评。
2.班级秩序混乱
新教师在班级组织管理工作中存在班级秩序混乱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新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在班级计划执行方面,班级系统管理意识淡薄,缺乏主动管理、反思与改进的意识,这就导致管理行为在缺乏规范的情况下呈现出随意化的缺陷。一方面教师为了快速获得成效,常采取高控制和约束的负向行为促使幼儿产生恐惧心理,以此获得表面上整齐划一的班级秩序;另一方面在缺乏统一管理目标和配合策略的基础上,新教师与保育员的管理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导致班级管理混乱,无法形成稳定的秩序与纪律。
3.班级组织管理能力弱
新教师与幼儿园经验丰富的教师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班级管理能力比较弱,不能适应所学知识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反差。幼儿园的班级组织管理工作要求教师不仅应当具有专业能力,还要有组织能力以及与幼儿沟通的能力,很多新教师不能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不了解干预时机、不了解幼儿所需要的帮助、不知道应当以何种方式介入、每种措施的不同效果。班级组织管理能力上的缺陷是新手教师普遍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4.师幼关系不和谐
教师在班级组织管理中是管理的主体,幼儿是管理的客体。新教师由于缺乏一线工作经验,对幼儿常采取语言呵斥、眼神制止、夸张吓唬等方式处理班级突发状况,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具有短期效果,但是长期难以发挥良好的师幼互动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新教师在建立良好师幼关系上常感到困难重重,作为被管理者,新教师难以适应幼儿园环境与管理系统;作为管理者,新教师不适应教学与幼儿管理与教学,新教师在这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下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出现自卑、焦虑等消极心理。
二、解决思路与策略
宋老师详细地指出了新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后,有针对性地一一分析了原因,根据我们班的孩子的年龄及性格特点提出了对策建议。
1.班级教师分工明确,团结一心
传统观念中,班主任是管理整个班集体的权威,是规则的制定者,班级的一切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规则都是班主任一个人制订的。其实并不然,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事事走在前;另一方面要与班组老师形成良好的沟通。
2.建立班级常规体系,通力合作
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幼儿能得到主动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掌握幼儿发展的脚步。而一日常规就是最适合幼儿的管理和教育方式,也是幼儿园各项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
良好的常规习惯是靠长期的要求和训练而形成的,我认为应该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做实、做精,要注重细节的培养。
开学第一周是需要严抓常规的,主班老师主要负责带领幼儿进行有序的排队、洗手、如厕、喝水、进餐,对于一些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配班老师要做好协助。另外要关注幼儿的相处,出现矛盾要及时处理解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上课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配班老师密切地配合,帮助带班上课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做好相关的配班、准备工作。
3.时刻关注安全管理,养成习惯
安全是幼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老师要将幼儿的安全健康放在首要的位置,严格执行安全相关制度,确保幼儿在园期间的人身安全,在工作中细心地照顾好每一名幼儿。充分把握一日生活要点,熟知幼儿意外事故处理流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另外,要注重对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当中,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让幼儿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三、实施过程
1.定制班级管理规则
在开学之初,我主动和班级中的两位老师商讨,共同制定班级管理规则,做好明确的分工。同时,我们也共同制定了班级建设目标——“让班级成为白天最温暖的家。”。开学之后,我们会利用幼儿午休或放学后的时间,对本周的工作进行总结,每月会有一次大的总结,针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修正。
在我的班级中,我们三位老师各司其职,主班老师主要负责全体幼儿的活动开展,配班老师负责个别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协助,保育老师做好幼儿的生活看护,确保所有的幼儿都在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每当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时,我会及时和搭班老师进行沟通,询问解决方法。
2.角色扮演
当幼儿能够在常规中形成一定的秩序时,在活动的时候,可以让幼儿逐步地有自我管理意识。
在手工活动时,每组会选出一个小组长,去负责拿整组的手工材料和工具;在活动时,我也会把部分幼儿分成一组,设立一个小组长,负责队伍的有序。这样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小小值日生的活动,按照幼儿的性别、年龄等进行了分组,排出值日生表并贴在墙上,让幼儿知道自己周几应该做值日生。值日生每天需要做的工作是抬桌子、擦桌子、扫地、归位教具、照顾植物等等,几次之后,每到需要小值日生出场的时候,我只要喊一句,今天的值日生是谁?八个小值日生就会快速主动地来到我身边,做好干活的准备。这是角色赋予幼儿的责任意识,也会让常规管理变得更加有趣,在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好习惯。
3.环境熏陶
环境创设是常规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开展活动时,我在不同的区域贴上相应的规则牌,例如在取餐时,在地上设排队引导线,让幼儿安排引导线一一排好队,每个幼儿间隔一定的距离,按照顺序逐一取餐。这样一来减少了孩子们相互碰撞、打撒饭菜的现象,二来可以让老师轻松、有序的管理,也能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当中建立起良好的常规。
音乐熏陶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管理方式。在两个环节的中间播放固定的音乐,比如运动与学习活动、自由活动与午睡等。播放音乐的时间,是幼儿整理物品与个人的时间,幼儿可以喝水、上厕所,收拾完毕的幼儿可以跟随音乐做动作。在选择音乐的时候,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带有口令性的音乐,长期下来,小朋友会形成习惯,每当老师说口令、做动作的时候,他们会模仿老师的动作,并逐渐安静下来,准备下一环节的活动。
4.自主参与
班级常规管理中,班内老师要目标一致,相互配合。
在孩子午睡之前,我们要求幼儿将鞋子摆放整齐、衣物放在床尾,不管是哪一位老师看午睡,都会对幼儿进行一致要求。慢慢地,在孩子们的心中,他们就会形成对一个事情的统一认识,效果也是加倍的。
但是孩子是有差异的,同一个标准的达成,我们不会要求所有的孩子都在相同的时间内拥有同样的能力。有些能力较强的孩子,我们会积极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让幼儿通过同龄人的影响力带动幼儿实现共同成长。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我们要引导他们多动手,要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去引导他们。另外,对常规做的好的孩子会给予小贴纸的奖励。班里的每一位老师和幼儿都是集体的一份子,要相互协作、携手同行,才能实现良好的班级管理。
5.家园合作
我平时利用微信群积极分享班级动态,幼儿在园学的一些小本领,小儿歌等,每周做一次总结发到班级群内,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以适当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
在特殊节日或者幼儿园的特别活动,要拍照片或视频发送给家长,其他常规时间保证每周至少发送一次照片或视频到孩子通,照片可以拍集体照或者个人照,尽可能地保证不遗漏某一个孩子。充分利用幼儿园放学时间,针对个别幼儿的情况与家长做好沟通,在疫情期间,通过微信、电话形式跟家长及时反馈幼儿情况,争取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四、成效与反思
经过宋老师的一系列指导,我明白了班级管理对新教师而言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积极实施,及时反思调整。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才能找到更适合本班幼儿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
1.学习经验。
新教师要积极向老教师学习有关班级管理的经验,留心观察其他教师的管理方法,汲取优秀的管理方法与经验。还要勤于向书本学习,勤于向幼儿学习,勤于向专家、同事和家长们学·,·结更好的管理办法。
2.默契配合。
搭班的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要密切配合,避免没必要的内耗,对幼儿的常规要求要保持一致,并共同进行指导、共同监督。
3.自我反思。
新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观察幼儿遵守常规的表现,及时记录,遇到问题时积极思考、分析解决,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新教师还要善于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反复实践,从反思、实践中不断提升班级常规管理的能力。
【个人信息】
作者姓名:夏之兰
学段:幼儿园
学科:学前教育
电子邮箱:1054387423@qq.com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18930259569
个人简介:我于2021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21年8月起在邬桥幼儿园参加教育工作。2022年4月-2023年1月我参加了基地幼儿园(江海幼儿园)组织的前置培训和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通过观看半日活动、师傅带教指导、观摩名师课堂以及亲自实践等活动,我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流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规范地学习了一些新教师常用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