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干燥,是传染病高发时期,而幼儿机体适应力差,免疫力也较成人低下,易受到病菌侵袭,所以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切实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防措施:
1、减少外出,不去人员密集之地,与人交谈至少保持1米距离,避免接触确诊或疑似病例;
2、外出需要正确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衣物捂住口鼻,避免用手直接接触;
3、勤洗手,用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保持手卫生;
4、室内勤通风,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5、不接触野生动物,尽量避免孩子接触野生动物或其粪便,更不要让孩子吃野味,确保食物烧熟烧透了再食用。
二、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在密闭场所中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学龄前儿童更容易被感染。诺如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但寒冷季节尤为多发。诺如病毒可以通过身体接触、水源、食物、呼吸等途径传播,群发性强,多为集体发病,幼儿园这样的人群密集场所尤其容易群发。诺如病毒有明显的自限性,即两三天后会自己好转,不必太过恐慌。
预防及护理:
1.避免病从口入,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3.做好患者隔离工作,有呕吐或腹泻症状的人,切勿上班或上学,应立刻到医院诊治,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
4.对病人、疑似病人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物品、厕所等进行消毒,清理时必须戴上手套及口罩,事后必须彻底洗手。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以手、足、口等部位散发性皮疹和疱疹为主;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染。患儿和隐形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通过感染者的排泄物、鼻咽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预防及护理: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用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3、如出现发热,手、足、口等部位出疹,则应到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4、确诊手足口病要及时与老师联系,一般居家隔离两周方可返园。
四、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主要在胸腹部,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护理要点:
1、出水痘期间疱疹会刺激皮肤出现瘙痒,尽量不要用手去挤破或者拿针去挑破,可以通过涂止痒膏剂比方炉甘石洗剂或紫药水等减少这种瘙痒症状。
2、卧室要增加开窗通风时间,日间保持空气流通,以减少病毒的繁殖。
3、生活当中也一定要穿棉质衣服,注意勤洗手、注意休息,同时还要注意饮食清淡。
4、患病期间,居家隔离,一般隔离时长为3周左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
五、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少部分出现肌痛、呕吐、腹泻。
预防及护理: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用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3、可考虑接种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4、确诊流感要及时与老师联系,症状消失后,一般在一周时间方可返园。
温馨提示:
1、送幼儿来园前,家长可在家先给幼儿测量体温,体温低于37.3℃,方可来园。
2、幼儿出现异常症状,如咳嗽、发热超过37.3℃、日常活动或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感冒症状反复等请及时就诊并及时与老师保持联系,随时沟通就诊情况。
3、家长及幼儿在上下学途中,正确佩戴口罩。
希望通过家园协助,共同预防,有效较少传染病的发生,让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